辦公地址:湖南省常德市萬達廣場寫字樓A座5-13
聯系人:張雅倩 13875079123
13762651988
黃 艷 13907429555
陳 蕾 17872770579
周 賓 13875123114
高 荷 15886659165
聯系人:張云鵬 13350153888
9月25日,記者從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在黑龍江農墾北安管理局舉行的農業循環經濟現場觀摩活動上了解到,北安管理局以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圍繞有機種養加銷循環農業產業和農業秸稈能源轉化循環利用兩大模式,利用區域內畜禽肥糞資源,重點建設有機肥加工廠,構建有機種植環;通過牛糞養蚯蚓、蚯蚓養蛋雞,構建生態養殖環;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開展林下種養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形成林下經濟環;以薯渣為原料提取蛋白,構建有機食品加工環;推廣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方式,集成應用成熟可靠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把秸稈轉化為清潔能源環,實現了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處理資源化,使循環農業產生了巨大的裂變效應。
據北安管理局局長劉新華介紹,現代農業只有循環起來,才能既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又惠及子孫萬代。為此北安管理局以有機循環,蝶舞北安 為主題,以實現由自然資源向經濟資源轉變、由建設城鎮向經營城鎮轉變、由糧食生產向食品加工轉變為目標,聘請農業部規劃設計院對現代循環農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用現代循環經濟原理構建全新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理念,打牢有機種植基礎、堅固有機養殖中軸、延長有機加工鏈條、拓展有機銷售市場,推進種、養、加、銷一體化,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循環融合,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有機種植面積100萬畝,有機肉牛出欄6萬頭、有機生豬出欄60萬頭、有機蛋雞500萬只、有機肉禽1100萬只,有機飼料產量71萬噸、有機糧菜產量53萬噸,年總產值155億元、年增加值73億元、年利潤26億元。
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王久臣對記者說,農業廢棄物產于農村,使之用于農村,形成種植業、養殖業與加工業之間的循環利用產業,使上道工序生產的產品,成為下道工序的原料,構建起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體系,把農業廢棄物資源吃干榨盡,既能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又能充分挖掘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增值潛力,提高附加值,實現農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直接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北安管理局推進有機種植業、養殖業、(7.36, -0.12, -1.60%)農產品加工業、生物質能產業、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有機肥產業等產業循環鏈接,形成無廢的跨企業循環經濟聯合體,構建糧、菜、畜、林、加工、物流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為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工程模式。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朱明告訴記者,農工院近年來按照集成創新的思路,經過研究提出了以玉米秸稈資源和畜禽糞便為基礎,以循環生態農業經濟為切入點,以生物質能源為紐帶,以企業和農戶為生產單位,利用玉米秸稈發酵技術生產秸稈酒糟,生產秸稈固體燃料和沼氣,利用秸稈酒糟養殖牛、羊、鵝、鴨;利用畜禽糞便飼養蚯蚓,利用蚯蚓養殖蛋雞、稻田養魚等產業,集成了秸稈發酵技術、秸稈固體燃料成型技術、秸稈酒糟飼養肉牛技術、畜禽糞污發酵沼氣技術、秸稈固體成型燃料烘干農產品技術、發酵牛糞養蚯蚓技術、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有機肥生產技術等多項農業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形成了多種對全國有指導意義的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化生產技術集成方案。目前,正在黑龍江省北安管理局建設現代農業工程技術中試轉化示范基地,構建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循環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和成果轉化平臺,以農業廢棄物高值能源技術轉化和循環利用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循環農業模式,形成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示范產業鏈、有機農業種植加工示范產業鏈、生態設施養殖加工示范產業鏈及創新基地內物質、能量和信息循環利用三鏈一環的示范工程格局。
與會專家建議,要加強對農業廢棄物循環農業建設的扶持,一要出臺引導性政策,鼓勵各地以秸稈資源為載體,建設多種形式的循環型農業示范工程;二要設立農業廢棄物循環型農業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專項資金,加大對相關技術開發與集成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三要在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扶持發展一批從事循環型農業工程建設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示范型龍頭企業,帶動周邊農戶開展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四要對利用農業廢棄物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物肥料或生態農藥生產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降低其生產成本;五要鼓勵和支持各地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為推動循環型農業工程建設,開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穩定的原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