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地址:湖南省常德市萬達廣場寫字樓A座5-13
聯系人:張雅倩 13875079123
13762651988
黃 艷 13907429555
陳 蕾 17872770579
周 賓 13875123114
高 荷 15886659165
聯系人:張云鵬 13350153888
苗木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外部環境受到政策、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大要素綜合影響。本文將試圖從這四方面分析苗木業的外部宏觀環境。
政策環境
苗木產品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市政建設綠化及房地產業,二者均受政策導向因素影響較大,因此政策因素同時也是影響苗木行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信貸政策
信貸政策影響行業發展。近兩年我國一直施行從緊的信貸政策,其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已經顯現,苗木行情也將隨之有所低落,但與此同時苗木業與房地產業的關聯效應又具有相當的滯后性,影響作用不會立竿見影。
開發政策
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指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仍將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在中西部地區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未來五年中西部地區仍將是政策扶持和經濟投資重點,據此預測苗木業在中西部地區也仍將有較大的市場容量。
造林綠化政策
2011年6月,全國綠化委員會及林業局聯合頒布《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到2015年,城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分別達到39%和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這對苗木業將具有區域及產品的綜合指引作用。
經濟環境
GDP是影響苗木行業景氣度的重要指數之一。一般來說,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將會帶動GDP增長,同時亦會直接拉動美國紅楓等苗木產業產值增加,因此可以推斷苗木產值與GDP水平呈正相關。但由于苗木價格受供給影響較大,因此當總供給量顯著大于總需求量時,即便GDP增長,苗木價格亦有可能會下降。中央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在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的條件下十二五期間GDP將保持在7%左右,為未來五年投資發展奠定了基礎環境。
固定資產投資
十一五期間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2010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140億元,比上年增長23.8%。據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相關資料顯示,未來五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總體將較十一五有所放緩。房地產方面因當前房價與居民收入相比仍然過高,未來五年仍將堅持調控政策,園林苗木行業也將繼續受到投資緊縮的影響。但考慮到我國城鎮化加速及十二五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房地產需求仍將旺盛。據信息中心相關模型測算,未來五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平均增速將保持20%左右,相對應的園林及苗木業發展應該具有持續而長久的動力,行業前景值得期待。
社會環境
人口規模
我國人口規模的持續增長將導致決定住房剛性需求的長期存在,可直接拉動苗木市場容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自2000至2010十年間,全國人口增長7389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0.57%,據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增長仍將持續20年左右。
人均居住面積
根據住建部2011年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居住房建筑面積由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31.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的增加對房地產市場有直接推動作用,也會相應拉動苗木行業需求。
人口老齡化
我國居民年齡結構老年化比重增加,而老年人口對公園、小區和市政綠化的需求高于年輕人,苗木需求量也會相應增加。
技術環境
苗木生產技術
與苗木企業生產相關的滴灌、機械化、容器苗技術等因前期投入成本高、我國目前勞動力價格與國外差距較大、國內苗木市場定位不同等因素影響,短期內無法對行業造成重大影響。
互聯網技術
苗木電子商務營銷手段有所顯現,但因國內苗木質量標準化體系尚未統一,短期內難以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買賣雙方互信基礎薄弱,互聯網營銷尚難開展。另外科學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亦將逐步影響苗木業,如滕頭園林已于2010年與中科院共同開發園林樹木生長計算機模型,可分析模擬樹木枝條發育、生長、株型形成過程、修剪分枝、種植密度對樹木指標及總體經濟效益的影響。
物流技術
通過條形碼、二維碼、RFID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標簽)等物流工廠技術進行苗木的出入庫登記和產品信息錄入,將逐步影響苗木物流革新發展,但現階段國內尚無應用案例。
國內綠化觀賞苗木產銷現狀
據農業部種植司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綠化(觀賞)苗木種植面積已達752.9萬畝,占全國花卉業總種植面積的54.7%,銷售額及出口額均呈每年平穩較快增長,2010年銷售額達到434.8億元人民幣,出口額2.02億元人民幣,折合3,172.3萬美元,三者較2006年分別增長了25%、62.8%和761%。
綠化苗木產業區域分布
因植物生長具有區域適應性的特點,所以我國綠化苗木產業分布區域特性較明顯。根據農業部2009年的統計情況,全國種植面積上萬公頃的有11個省區市,分別是江蘇、河南、浙江、山東、安徽、四川、廣東、江西、湖南、重慶和河北,它們的苗木種植面積總和為391744.7公頃,占全國綠化苗木總種植面積的86.5%。根據苗木主產區和主要市場的區位分布,我國苗木產業基本可分為四大產銷區域:長三角區域、京津區域、珠三角區域和西南區域。前三大產銷區分別包圍著我國的三大經濟圈,西南地區因森林重慶等重點工程推動,已成為苗木業發展的新增區域熱點。浙江蕭山花木市場、江蘇夏溪花木市場、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成都溫江花木市場等是全國知名苗木銷售集散地。
長三角市場的生產基地集中在浙江蕭山、金華、余姚、奉化,上海,江蘇的南京、如皋、沭陽、武進,安徽肥西、蕪湖,湖北武漢等地,江浙美國紅楓等苗木產業起步較早,產銷相對集中,在產品質量、市場規范程度、細分市場、研發意識與水平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優勢明顯。
京津市場的生產基地以河南鄢陵、潢川,河北保定、邯鄲,山東濟寧、郯城、昌邑、泰安,天津薊縣、遼寧靠山為主,具有產業基礎優勢。具體來看,河北地處北京周邊,具備地理位置優勢,運輸、地租及人工成本均較低,但產業水平相對落后。河南和山東均是傳統苗木大省,具備產業基礎、氣候和技術優勢。
珠三角市場的苗木基地主要集中在廣東中山、順德、湛江,廣西桂林、北海,湖南瀏陽、跳馬,江西南昌,福建漳州等地,華南地區擁有氣候優勢,苗木生長較快,但產業整體在苗木栽培和質量標準、研發能力上相對欠缺。其中順德、中山部分產區地租成本增長較快;湛江地區氣候適宜,土地及人工成本低,但易受臺風影響,產業布局相對分散。福建苗木產業成熟度不高,漳州氣候與湛江相近。
西南市場的生產基地集中在四川溫江、都江堰、郫縣,重慶,云南昆明等地,近年苗木種植面積增長很快,但其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種植養護技術、人才儲備缺乏,以中小型散戶為主,產品總量供大于求但商品規格一致性差,仍靠外調補足缺口。
西北苗木產區主要集中在陜西西安、寧夏銀川等,借助政策傾斜,美國紅楓等苗木業得到一定發展。但苗木種類限于區域特殊土壤及氣候條件,部分來源于河南鄢陵等地,外調苗木難以適應當地氣候,種植成本高而成活率低,當地資源開發力度不夠,產品以省內及區域內銷售為主。
東北苗木產區主要位于遼寧靠山、沈陽、哈爾濱、長春等地,因氣候溫區等因素限制,產業發展程度相對滯后,產品以供應東北及京津市場為主。
現階段苗木產業主要特點
苗木產品結構性過剩和缺失現象并存
常規樹種、小規格苗、低品質苗木產品準入門檻低,導致近年全國苗木種植面積迅速擴張,整體數量供大于求,嚴重結構性過剩。生產者缺乏信息來源,盲目跟風種植現象較多,又未能很好的掌握生產技術,造成廢品多、產品少、精品缺,產品不適應市場需要,個體散戶無穩定銷售渠道,造成產品積壓,進而引發價格惡性競爭。
市場對大規格苗、高品質苗、耐鹽堿苗、抗性強的鄉土苗木等特色樹種需求量很大,但因其培育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管理技術要求較高,散戶缺乏資金投入、市場需求信息渠道及市場預測能力,使這幾類苗木生產量嚴重不足,綠化需求缺口大,并將長期存在。
產品具有區域特性及不可變性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在氣候、資源、區位市場條件和產業發展水平差異性較大且不可改變,也決定了苗木業的競爭將會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各地產品生產與應用都以常規傳統品種為主,如浙江長興的香樟,種植面積已超6萬畝;金華的茶花,品種可達1000個以上,已被稱為茶花之鄉;江蘇如皋和山東的銀杏,資源優勢明顯。江浙一帶苗木新品種相對較多,喬木主要集中在彩葉樹種,以上海等地最有優勢,但大中規格成品苗少;地被新品種每年不斷推出,以浙江蕭山為主,如前幾年的紅葉石楠、六道木、小丑火棘等。
產業標準化程度低
我國苗木行業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分級標準體系建設相當不完善,產品流通無統一標準,因而導致苗木采購必須現場驗貨,買賣雙方互信基礎薄弱。同時標準化體系的建立過程相對漫長,企業需承擔成本風險。由于標準化程度低,示范場帶動生產場的營銷模式其效果有待檢驗,苗木電子商務交易短期內難以實現。
業外資本注入量增加
上一篇: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