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地址:湖南省常德市萬達廣場寫字樓A座5-13
聯系人:張雅倩 13875079123
13762651988
黃 艷 13907429555
陳 蕾 17872770579
周 賓 13875123114
高 荷 15886659165
聯系人:張云鵬 13350153888
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農藥包裝回收員是崇明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這批回收員近期似乎開始集體偷懶。今年,全縣回收的農藥瓶和農藥袋比去年同期少了約四成和兩成。其實,農藥包裝回收量的驟減,并非回收體系出了問題,而是源頭農藥用量減少了,這得益于綠肥的播種。記者日前從崇明縣獲悉,崇明生態島建設第二輪行動計劃出爐,今年至2015年,將累計播種66萬畝綠肥,相當于崇明島面積的三成,取代化肥、農藥來改善土壤質量。
沒有種植綠肥前,土地都用來種小麥,但每年一到芒種時節農民會犯愁:由于麥多人少,該種水稻的時候,地里的麥子還沒收完。崇明縣農委副主任鄒錦忠告訴記者,水稻遲栽種,農民相應的收益要減一成。不僅如此,焚燒收割剩下的秸稈會污染大氣、破壞土壤結構,寄生在小麥上的灰飛虱還會侵害后續栽種的水稻。面對這個棘手的連環套,始終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崇明縣領導表示,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范工程已進入關鍵期,打開農民的芒種心結,既不能盲目遏制小麥的種植影響糧食產量,也不能靠化肥、農藥窮追猛打犧牲土地,必須找到一個可持續的解決辦法。縣里的農業技術專家通過多方走訪,終決定回歸傳統,出臺扶持綠肥的政策,每年10月至11月調整農業結構,減少小麥的播種面積,用蠶豆、紫云英和草頭替代,次年4月中下旬翻壓入田進行腐解。6月中旬,水稻能在此基礎上栽種,栽種時間比先小麥后水稻提前一周,需要焚燒的秸稈和蟲害也相應減少,可謂一舉三得。
綠肥雖好,但如果種植收益不及小麥,農民難有積極性。長清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生昌給記者算了筆賬,按2.24元/公斤的收購價,種植一畝小麥產值約627.2元,去掉成本凈收入375.52元;種植一畝綠肥雖然沒有產值,但可享受政府補貼的330元,扣除成本凈收入250元。如此算來,同樣的種植面積,綠肥的凈收入還不到小麥的七成,然而崇明全縣今年綠肥種植面積已達到23.16萬畝,比上年還增加了13.5萬畝。
綠肥虧錢,為何反而種得多?你看,是黑色的。張生昌指著稻田泥土的顏色道出了原因:綠肥腐解增強了土地肥力,長出來的稻子做飯又香又糯,賣得好。而往年要花成本買化肥、雇人施肥,施肥后泥土顏色發灰,時間長土質發硬還翻不動。崇明縣農委的調查顯示,施加綠肥后栽種的水稻要比收割完小麥后栽種的水稻每畝少用尿素58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農藥0.3公斤,以目前全縣23.16萬畝施加綠肥的水稻計,一年少施了1.92萬噸化肥和69.5噸農藥,讓土壤回歸了綠色。張生昌坦言:目前雖然賺得少一點,但土地的質量保持住了,才能長久獲得收益。
綠肥僅僅是崇明建設生態島計劃的一小部分。據悉,崇明生態島建設第二輪行動將繼續圍繞水土林重點,總投資270億元,實施建設項目133個。其中,林業項目將使全縣新增林地2.85萬畝,到201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4%。同時,崇明島東風西沙水庫和島域原水一期工程已經開工,項目建成后,將從根本上解決島上居民飲用水的安全問題。